Image from The Guardian金砖国家集团本周在里约热内卢结束了其关键峰会,各国领导人宣示共同推动多极世界秩序,同时应对内部的重大分歧。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在会议开幕时谴责了“多边主义前所未有的崩溃”,并威胁到气候和贸易机制的进展。
此次峰会被视为11月COP30气候大会的预演,会上发布了长达31页的《里约热内卢宣言》。该文件谴责了近期对伊朗和加沙的军事打击,以及美国实施的保护主义关税。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其语调温和,可能是为了避免在关键气候谈判前激怒主要的全球参与者,甚至就美元的重要性发出了安抚信息。
尽管峰会发出了推动全球变革的强烈言论,但其凸显了金砖国家内部明显的裂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缺席,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承诺的猜测;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则因国际逮捕令而以虚拟方式参与。包括埃及和伊朗总统在内的其他主要领导人也未出席,这凸显了自2014年以来内部紧张局势的加剧。
气候行动是此次峰会的一个重要焦点,金砖国家领导人表达了对《巴黎协定》的支持,并呼吁“可获取、及时且可负担的”气候融资。他们还反对他们所谓的欧盟“歧视性保护主义措施”,例如碳边境调节机制,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避免设定淘汰化石燃料的时间表,承认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持续作用。
巴西作为多边主义的坚定倡导者,主张改革联合国,使其更加民主,更能代表发展中国家。然而,有人对峰会有限的媒体采访权和公民社会团体的缺席表示担忧,这表明金砖国家内部缺乏对问责制和透明度的意愿。随着金砖国家寻求巩固其作为“全球南方”代言人的角色,内部凝聚力以及确保真正全球合作的挑战仍然是重大障碍,尤其是在COP30等即将到来的国际论坛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