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引发激烈辩论:青年就业下降,是人工智能还是经济转型所致?
斯坦福研究引发激烈辩论:青年就业下降,是人工智能还是经济转型所致?
斯坦福数字经济实验室于2025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声称有证据表明人工智能正在摧毁年轻人的就业机会,这在科技界引发了激烈辩论。尽管该研究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与青年就业下降之间存在关联,尤其是在入门级岗位,但批评者则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简化,未能考虑到众多其他重要的经济和政策因素。
这场讨论凸显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线差异:软件工程岗位的下降早在2022年中期就已出现,客服岗位在2023年1月也出现下降,这远早于ChatGPT(2022年末)和GPT-4(2023年中)等大型语言模型(LLMs)被企业广泛采用的时间。这一时间点促使许多人将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更直接的初始原因指向零利率政策(ZIRP)的结束,以及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第174条的修改——该修改使得研发费用(包括开发人员工资)的抵扣额度减少。尽管第174条后来在2025年得以恢复,但其此前的影响仍被视为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替代解释还包括疫情期间的过度招聘,这自然导致了随后的调整和裁员。埃隆·马斯克在推特(Twitter)大幅裁员,表明公司可以用更少的员工高效运营,也向整个行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此外,将工作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的持续趋势,这种做法往往打着人工智能驱动效率的幌子,也被认为是西方市场就业岗位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科技界的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更多的是一个方便的替罪羊,或者是高管们的一种押注,而非宏观层面就业岗位流失的直接、已证实的原因。尽管人工智能无疑会提高生产力并影响招聘策略,但货币政策、税收激励、企业重组和全球劳动力套利等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似乎比人工智能本身对2025年的青年就业市场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阅读英文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请仔细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