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from vox.com社交媒体上一个名为“Z世代凝视”(Gen Z stare)的热门话题,正在引发跨代际的广泛讨论。千禧一代、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将其描述为在直接互动中出现的空白、缺乏反应的表情,或缺乏惯常的问候。这种被感知的行为促使老一辈人质疑1997年至2012年间出生者的社交能力。
尽管许多Z世代个体否认自己有意识地参与了这种“凝视”,但心理学专家指出,有些人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布法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迈克尔·普林等学者指出,学生出现看似空洞的眼神并非新鲜事,这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代际抱怨,而非Z世代独有的特征。然而,这些观察结果在社交媒体上的放大,则是一种独特的现代现象。
文章探讨了潜在的促成因素,主要是互联网的普遍影响和新冠疫情。巴纳德学院教授塔拉·威尔提出,长时间的屏幕使用和自动化互动可能会重塑面对面交流,导致一种“自我客体化”(self-objectification),即个体将他人更多地视为图像而非鲜活的人。疫情也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在许多Z世代的成长关键时期显著限制了他们的面对面社交发展。
“Z世代凝视”被老一辈人解读为一种社交排斥的形式,而这种体验是人类本能地厌恶的。尽管目前存在这种挫败感,专家们预计,随着Z世代积累更多现实世界的社交互动,这种特定行为可能会逐渐减少,为未来的代际观察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