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from AP News金砖国家集团峰会已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预计讨论将谨慎进行,因为涉及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以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巨大影响力。这场为期两天、于周日和周一举行的会议,旨在应对紧迫问题,例如加沙持续的人道主义危机、近期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袭击,以及特朗普贸易关税的阴影。
分析人士和外交官指出,去年规模扩大一倍的金砖国家内部明显缺乏凝聚力,这是限制其成为强大全球力量中心的雄心的关键因素。这种内部碎片化,加上避免激怒美国现任政府的愿望,导致议程明显趋于温和。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和气候变化等优先事项成为焦点,尽管有几位关键领导人缺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缺席,这是他自2012年以来首次缺席金砖国家峰会;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则因国际逮捕令通过视频会议参与。其他重要缺席者包括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和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两国均于2024年加入金砖国家。沙特阿拉伯虽受邀,但尚未确认其全面参与。
里约的克制基调与去年在喀山举行的峰会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俄罗斯寻求开发替代美国主导的支付系统。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透露,内部存在分歧,一些成员主张就中东冲突发表更强硬的言论,而据报道巴西则优先采取技术性且争议较小的方法。专家预计最终声明将含糊不清,习近平和普京的缺席可能促成了这一立场,他们通常主张采取更强硬的反西方立场。
巴西作为现任主席国,战略性地优先考虑了争议较小的问题,例如医疗保健、贸易、投资和机构发展领域的全球合作。这种谨慎的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巴西经济免受特朗普政府可能征收的关税和审查。尽管议程保守且重要领导人缺席,但此次峰会对于寻求经济伙伴多元化并应对全球贸易争端造成的不稳定性的与会者而言仍然至关重要,为新兴经济体在诸如11月在贝伦举行的COP 30气候谈判等重大事件之前寻找共同点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