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前的科技投资热潮中,人们对万亿美元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日益加剧。
Image from Bloomberg.com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投资激增,引发了关于该行业是否正走向万亿美元泡沫的激烈争论。随着OpenAI、英伟达和Meta等科技巨头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数千亿、甚至可能数万亿美元,分析师和行业资深人士对这些巨额支出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发出了警告。
就在几周前,即9月,据报道英伟达公司同意向OpenAI的数据中心扩建项目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这笔交易引发了关于芯片制造商扶持客户的猜测。此前,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于1月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星门”计划,旨在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筹集惊人的5000亿美元,他后来暗示这个数字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承诺向数据中心投入数千亿美元,这表明了该行业在规模扩张上的竞争。
然而,怀疑论正在加剧。对冲基金经理大卫·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等专家对这些极端数字表示困惑,并警告可能出现“资本毁灭”。贝恩公司(Bain & Co.)9月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公司将需要2万亿美元的年收入,但同时预测将有8000亿美元的缺口。更令人担忧的是,麻省理工学院(MIT)8月的研究表明,95%的组织在人工智能投资上看到了零回报,而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则指出,“工作残渣”(workslop,即缺乏实质内容的AI生成内容)是生产力的一个重大消耗。即使OpenAI在8月发布的最新模型也褒贬不一,奥特曼承认该行业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方面“仍然缺少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尽管有这些警告,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们仍然保持乐观。萨姆·奥特曼承认市场可能“过度兴奋”,但他坚称人工智能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马克·扎克伯格在9月的一次播客中承认人工智能泡沫“很有可能”,但他强调,对这项技术的潜力投资不足才是更大的风险。他们指出ChatGPT等服务的迅速普及,该服务拥有7亿周活跃用户,内部报告也表明其对工作任务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OpenAI的首席财务官莎拉·弗莱尔(Sarah Friar)甚至讨论了每月2000美元的潜在订阅费用,将人工智能设想为“博士级助手”。
当前的气氛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有相似之处,都伴随着巨大的估值、可疑的指标和狂热的投资速度。OpenAI本身,其隐含估值高达5000亿美元,是世界上估值最高但从未盈利的公司。然而,也存在关键差异,特别是当今科技巨头的财务稳定性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不可否认的快速普及。随着英伟达的市值在9月底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对人工智能未来的高风险赌注仍在继续,这让许多人想知道,一场惊人的繁荣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同样惊人的破裂。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阅读英文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请仔细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