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挥之不去的噪音危机:司机不顾健康隐忧,选用更响喇叭
Image from NPR印度孟买——孟买道路上的喧嚣,与这座城市的潮湿气候如影随形,正随着司机们越来越多地改用功率更大、声音更响的喇叭而加剧。这一转变加剧了本已严重的噪音污染问题,引发了居民和交通官员对公共健康的严重担忧。
印度这座繁华大都市的司机们以频繁按喇叭而闻名,鸣笛的目的从疏导交通到表达不满,无所不包。最近一项在孟买某十字路口进行的非正式调查显示,一个下午的一分钟内就记录到27次鸣笛,交通警员维卡斯·拉哈内认为这个数字“正常”,但预计在高峰时段还会上升。
这种不间断的噪音常常超过80分贝——相当于持续暴露在吸尘器噪音中,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55分贝上限——正在造成损害。交通警察报告称,他们的同事中出现了睡眠障碍甚至听力损失。尽管有法律规定对过度鸣笛处以罚款,但在城市混乱的交通管理挑战中,执法工作仍处于较低的优先级别。
Awaaz基金会创始人苏迈拉·阿卜杜拉利指出,当地有一种文化观念认为按喇叭对于疏导交通至关重要,讽刺的是,这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越按喇叭越无法改善交通流量。这种持续的车辆噪音,加上不间断的施工噪音,将城市的噪音水平推高到摇滚音乐会般。
对更响亮喇叭的需求,尤其是“砰砰”响的气压喇叭,已大幅激增。孟买市郊CST路市场上的店主报告称销量显著增长,司机们选择音量高达120分贝的喇叭。许多人认为,在城市的喧嚣中,这些更响亮的喇叭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人专门寻找以喇叭响亮而闻名的特定车型,例如现代Creta。
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汽车制造商都承认印度独特的喇叭使用文化,并调整其喇叭以增强耐用性。然而,这种追求更响亮喇叭的趋势并未转化为道路安全性的提高;印度每年仍报告超过15万起道路死亡事故。
像阿卜杜拉利这样的环保人士主张通过更严格的执法和更重视公民意识来应对噪音危机,驳回了过去诸如用古典乐器声音代替喇叭等不切实际的提议。随着孟买的音量持续上升,解决这一公共健康问题的迫切性变得愈发清晰。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阅读英文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请仔细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