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from The Guardian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7月13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举行的一场竞选集会,成为唐纳德·特朗普遭遇暗杀未遂的地点,这起事件震动了美国政坛。当全国上下反思这一关键时刻时,当天的余波以及随后发生的戏剧性事件,至今仍在塑造着当前的政治格局。
距离特朗普仅数码之遥的目击者布莱克·马内尔,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混乱场面,以及前总统浑身是血却依然不屈地举起拳头的情景。这一画面瞬间成为标志性图像,成为其支持者眼中坚韧不拔的象征,他们常将其视为神迹。特朗普本人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蒙上帝拯救,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据报道,这一信念也激发了他对总统职位的狂热投入。
这起枪击事件的直接影响同样带来了巨大震动。仅仅八天后,时任总统乔·拜登,在健康问题和一场灾难性的辩论表现的困扰下,意外地退出了2024年大选。这一迟来的退选让民主党阵脚大乱,许多人仍在争论拜登的决定是否为特朗普重返白宫铺平了道路,并加剧了年轻选民中的背叛感。
除了选举格局的变化,这起事件也凸显了政治暴力令人不安的上升趋势。这起枪击事件悲剧性地夺走了消防员科里·康佩拉托的生命,并在枪手托马斯·克鲁克斯被制服前造成另外两人受伤,再次严酷地提醒人们美国社会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
2024年7月的事件也深刻影响了关键人物。据报道,埃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等科技巨头被特朗普不屈不挠的反应所打动,增加了对他的支持,并对各自的平台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而影响了政治信息的流通。对特朗普本人而言,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被认为加剧了他的执政风格,促使他采取一种“只争朝夕”的态度,其特点是对其议程的坚定不移的追求。
随着美国努力应对一个严重分裂的政治环境,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那天事件的遗产仍然是一个核心主题。那一周不仅重新定义了一场总统竞选,而且在美国的政治心理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年后仍在继续塑造着其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