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from Business Insider美国各地的零售商正努力应对退货欺诈和滥用行为的激增,这个问题仅在2024年就给该行业造成了估计1030亿美元的欺诈性退货损失。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宽松的退货政策和消费者心态转变的推动下,正在影响着各种规模的企业,从小型独立商店到电商巨头无一幸免。
像LI玩具和游戏店的店主比尔·斯图尔特(Bill Stewart)这样的小企业主,经常遇到顾客退回损坏、使用过或不完整的商品,导致巨大的财务损失。尽管单个案例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累积效应却十分可观。轻松退货的能力,作为现代购物的基石,却无意中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承认至少有过一次欺诈性退货行为,而近四成的消费者要么亲自参与过,要么认识滥用退货政策的人。
退货不当行为的范围很广,从“多件购买退多余”(购买多种尺寸/颜色,然后退回不需要的)到“衣橱式退货”(穿过一次后退回)不一而足。更恶劣的行为包括退回空盒子、调换商品,或谎称包裹从未送达。网购的匿名性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使得零售商难以像实体店那样仔细审查退货。社交媒体平台甚至存在用户分享如何利用宽松退货政策的技巧和窍门的社群。
为了应对这些不断升级的损失,零售商正在收紧政策,取消免费退货,并缩短退货期限。一些零售商甚至开始禁止屡犯者,利用汇总数据识别欺诈模式。行业正朝着个性化退货政策发展,对忠实顾客提供更宽松的条款,同时对被认定为高风险的顾客施加更严格的条件。这种打击行动反映出,业界正日益努力打击这种许多消费者认为是对大公司无受害者的犯罪行为,但实际上却影响着整个零售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