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from AP News旨在打击塑料污染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条约谈判已在日内瓦结束,但未能取得突破,因为各国在是否限制塑料生产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原定于周四敲定新条约草案的谈判,最终在深夜休会,未能产生修订文本,且明显缺乏共识,令许多代表感到震惊。
关键症结在于限制塑料生产的指数级增长以及解决塑料产品中使用的化学品问题。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条约草案显著地省略了这些关键要素,转而关注争议较小的领域,例如改善废物管理、促进产品再设计以利于回收以及减少问题塑料制品。这种要求各国做出自愿承诺而非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规则的做法,被许多人认为不可接受。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领英上表达了强烈不满,称该草案的“缺乏雄心”是应对塑料污染所带来的紧迫环境和健康危机的“错失良机”。包括“高目标联盟”领导者挪威在内的约100个国家,推动采取包含生产限制的全面方法。挪威气候与环境部长安德烈亚斯·比耶兰·埃里克森强调,他的国家不会接受“任何条约”,并强调全球需要一份强有力的协议。
相反,强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以及塑料行业强烈反对生产限制,主张条约应仅关注废物管理和再利用。例如,伊拉克表示不会支持减少聚合物生产的措施,理由是可能带来负面经济和社会影响,尽管它确实支持对某些化学添加剂和一次性塑料的限制。
这是继去年12月在韩国出现类似僵局之后,第六轮谈判。此次结果引发了关于未来道路的疑问,一些代表,如斐济的西文德拉·迈克尔,拒绝了在没有具体成果的情况下举行更多耗资巨大的会议的想法。然而,另一些代表,如埃塞俄比亚的希沃特·海鲁,则认为再举行一次会议会比达成一份薄弱的条约更好,特别是如果它能解决融资和塑料全生命周期等关键问题。欧盟环境事务专员杰西卡·罗斯瓦尔重申,有必要达成一份涵盖塑料全生命周期并能随科学进步而发展的条约,警告称“一份薄弱、停滞不前的协议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